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候選人名單縮短至三位

歐盟已將接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職務的人選名單縮短至三人。目前歐洲談判代表正忙於就誰應該出任IMF總裁凝聚共識。
上週五,代表歐盟牽頭談判的法國財政部擬定了由五名歐洲人組成的入圍名單,但未能就任何候選人達成共識。
據聽取了法國談判代表簡報的兩位高級官員透露,在這五人中,葡萄牙人、現任歐元集團主席馬里奧•森特諾,以及西班牙經濟大臣納迪婭•卡爾維尼奧,已被排除。剩下的三名候選人是荷蘭前財政大臣耶霍恩•戴塞爾布盧姆;保加利亞人、世界銀行首席執行官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以及芬蘭央行行長奧利•雷恩。
法國財政部否認已作出決定。 “磋商正在進行中,”財長佈魯諾•勒梅爾的發言人表示。
IMF設定了9月初的提名截止日期。歐洲談判代表近來積極投入行動,物色拉加德的接班人,生怕未能商定一個候選人將導致來自大型新興市場的人選競爭該職位。
作為一個非正式協議的一部分,IMF通常由歐洲人領導,而世行通常由美國人掌舵。遴選IMF下一任總裁的過程預計將於10月4日完成。這一職位空缺已在歐盟引發一波幕後外交;面對印度、巴西和中國等國家的挑戰,歐盟決心保住其對IMF總裁這一職位的把持。
但歐元區南部和北部成員國之間的分歧(它們都反對IMF下一任總裁來自對方的陣營),使歐洲的談判陷入僵局。一位外交官表示,法國正將格奧爾基耶娃定位為妥協候選人。
格奧爾基耶娃的候選人資格將要求改變IMF不讓65歲以上的人申請總裁職位的規則。儘管法國推動這一變革,但大多數歐盟國家採取抵制態度。
戴塞爾布盧姆據信得到歐洲北部各國和德國的支持。在歐元區危機的後期階段,他曾擔任由歐元區財長組成的歐元集團的主席,在早期是呼聲最高的候選人。
曾是歐盟經濟專員的芬蘭人雷恩與戴塞爾布盧姆的情況類似。
南歐候選人的缺席似乎表明,雷恩或戴塞爾布盧姆都不會被西班牙、意大利或葡萄牙等國阻撓,這些國家曾表示反對傳統上鷹派的歐元區國家的候選人。
加拿大出生的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儘管持有英國和愛爾蘭護照,但在本月早些時候未能爭取到歐盟國家財長的支持,因為這些國家的政府認為他算不上真正的歐洲人。
拉加德將於9月離職。 6月,歐盟領導人選擇由這位法國前財長出任歐洲央行(ECB)下一任行長。
IMF表示,將任命一位“在高層經濟政策制定方面有傑出記錄”、“堅定致力於……多邊合作”的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