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020年,全球零售外匯行業會走向何方?

再過2個月2019年就要結束了。對於外匯行業來說,這是又一個充滿變數的年份。離岸監管興起,澳洲經紀商遭遇政策轉向,中國市場持續調整,越南市場開始騰飛。不少經紀商已經偃旗息鼓,更多的新品牌則在加速崛起。
計算機、高速網絡和交易終端的普及,讓零售外匯交易在今天變得流行,投資者可以隨時隨地參與到其中。過去十年,外匯經紀商迎來了一波爆發式的增長。服務商的增多,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層次豐富、競爭激烈的環境,推動了外匯行業在技術、人才和品牌等各方面的進步。
新增的外匯市場參與者為此歡欣鼓舞,現實情況卻十分嚴峻。外匯交易量絕大多數是由銀行和機構間的外匯交易創造,零售外匯佔據的比例很小。
2019年,是全球零售外匯監管政策收縮最嚴厲的一年,強監管下的歐洲和澳洲市場,對於經紀商的營商吸引力在下降,低杠桿對於普通投資者的吸引力也在下降。
監管之外,經紀商的品牌和口碑,愈發重要。監管、槓桿與政策的博弈,在未來會讓零售外匯走向何方?
零售外彙的故事要回到2008年。那一年,美國爆發了金融危機。
2008年附近,MT4橫空出世,把全球零售外匯帶入了一個新時代。在交易軟件領域,俄羅斯邁達克公司推出的MT4軟件,猶如微軟推出的XP操作系統一樣,簡單易懂,上手快。 MT4等基礎性軟件設施的出現,讓新興金融公司成為零售經紀商的夢想,在技術層面具備了可操作性和復制性。
與此同時,全球零售外彙的中心開始轉移到歐洲市場,主要包括倫敦和塞浦路斯,對應的是英國FCA和塞浦路斯CySEC監管。
歐洲零售外匯政策的製定者們很清楚,在歐美等主要發達金融市場之外,存在著一個佈滿欺詐、監管水準千差萬變的外匯世界。高槓桿、場外交易、產品眾多等這些特點,讓零售外匯成為了高度複雜、風險叢生的衍生品市場。
在全球外匯市場,各個國家全面加強零售外匯監管的大幕從2018年正式拉開。力度大,影響深,外匯行業面臨著十年來未有之變局。